AMD Ryzen 5 5600與Ryzen 5700X實測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盡管AM4針腳已經接近尾聲了,AMD還是想要物盡其用,又加碼了7顆新的處理器,包含使用3D-V緩存的Ryzen 7 5800X3D,3顆全新的Ryzen 5000家族成員:Ryzen 7 5700X、Ryzen 5 5600與Ryzen 5500,還有Zen2架構的Ryzen 3 4100、Ryzen 5 4500和Ryzen 5 4600G。
以上的6顆處理器中,除了Ryzen 7 5800X要等到4月20號才會開賣之外,剩余的5顆都這幾天陸續(xù)開賣,而小楊也提前收到了其中的Ryzen 7 5700X、Ryzen 5 5600,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兩顆新加入的產品在性能上是否能夠留住玩家的心,守護中端和入門市場、繼續(xù)YES。
Ryzen 7 5700X開箱與規(guī)格介紹
Ryzen 7 5700X本體屬于Ryzen 7 5800X的閹割版,核心同樣是8核心/16線程的配置,也擁有32MB的三級緩存,但基礎頻率和加速頻率從3.8GHz、4.7GHz下調到3.4GHz和4.6GHz,不過也因為頻率的降低,功耗獲得顯著改善,一舉從105W大幅減少到只要65W!
Ryzen 7 5700X的主要規(guī)格。
產品實體的部分,即便功耗大幅下降,Ryzen 7 5700X的盒裝依然選擇走“極簡風”,除了處理器本體和說明書之外就沒有其他東西了,所以玩家還是得自行購買對應的散熱器。
Ryzen 7 5700X的包裝相當精簡,只有處理器本體和說明書。
處理器本體。
從型號上不難看出,Ryzen 5 5600就是Ryzen 5 5600X的弱化版,核心整體大致維持不變,同樣是6核心/12線程的配置,搭配32MB的三級緩存,只是基礎頻率和/加速頻率低為3.5 /4.4GHz。此外型號沒有了“X”的詞綴,也代表Ryzen 5 5600失去了解鎖最大頻率上限的功能,玩家對其的超頻能力將會變得非常有限。
Ryzen 5 5600的基礎規(guī)格。
Ryzen 5 5600會提供原廠風扇,其實整個Ryzen 5 5000系列都會提供風扇。
處理器本體。
在這邊也順帶介紹一下本次沒有開箱的Ryzen 5 5500,處理器的核心還是維持6核心/12線程的配置,功耗也同樣一樣維持65W,只是Ryzen 5 5500不僅頻率繼續(xù)縮水到3.6/4.2 GHz外,L3緩存也降低到19MB,理論上性能會與Ryzen 5 5600有著相當?shù)牟罹唷?/p>
Ryzen 5 5500的基本規(guī)格。
型號 | R7 5800X | R7 5700X | R5 5600X | R5 5600 |
核心線程 | 8C/16T | 8C/16T | 6C/12T | 6C/12T |
基礎頻率 | 3.8 | 3.4 | 3.7 | 3.5 |
加速頻率 | 4.7 | 4.6 | 4.6 | 4.4 |
緩存 | 32MB | 32MB | 32MB | 32MB |
功耗 | 105W | 65W | 65W | 65W |
Ryzen 7 5800X、Ryzne 7 5700X、Ryzen 5 5600X、Ryzen 5 5500X的規(guī)格一覽。
效能實測
本次性能實測為了讓處理器的性能可以完全發(fā)揮,小楊選擇X570晶片組的主板而非中端較常見B550晶片組,顯卡搭配則是使用同為AMD的RX 6700XT顯卡,完整的平臺規(guī)格如下:
主板:微星 X570s Carbon MAX WIFI 主板
內存:威剛 D50 DDR4-3600 8X2 16G 內存
固態(tài):英睿達 P5 Plus 1TB PCIe 4.0 M.2 固態(tài)硬盤
顯卡:AMD RX 6700 XT 公版卡
電源:分形工藝? 額定850 金牌電源
測試之前先通過CPU-Z檢測一下相關信息,圖左為Ryzen 7 5700X的核心規(guī)格,采用8核心/12線程配置;圖右為Ryzen 5 5600的核心規(guī)格,采用6核心/12線程配置。
先看看較為高端的Ryzen 7 5700X在基礎CPU跑分上的表現(xiàn),從下方的對比圖比較數(shù)據(jù)上可以看到,CPU-Z Bench項目中的單核/多核成績落在630 /5,960分上下,略低于Ryzen 7 5800X的650 /6,585分一點點,然而Ryzen 7 5700X的功耗僅有65W,對比5800X達到105W甚至是英特爾的12700K功耗高達125W來說,Ryzen 7 5700X的“每瓦性能”表現(xiàn)可以說是極為不錯。
至于Cinebench R23的數(shù)據(jù)比較則可以看到,5700X與5800X兩者的差距就十分小,單核的成績僅落后不到50分、幅度也僅3%左右,但換算到多核的部分就有些差距了,數(shù)據(jù)比較可以參考下方的對比圖。
Ryzen 7 5700X的功耗只有65W,但性能已經相當接近105W的Ryzen 7 5800X。
Ryzen 7 5700X雖然功耗與性能之間拿捏優(yōu)秀,但在intel最強中高端處理器Core i7-12700K前,CINEBENCH R23多核的性能差距可以達到將近一倍。
而在Ryzen 5 5600這邊,同樣的通過CPU-Z Bench與Cinebench R23來看一下數(shù)據(jù)比較,CPU-Z Bench的單核/多核跑分落在612 /4860分左右,顯然比起前面的5700X的成績要再弱上一些,但如果將Ryzen 5 5600X的跑分(643 /4,989)拿來比較的話就能發(fā)現(xiàn)雖然多核差距不大,但單核就有些微差距、約5%,另外,Ryzen 5 5600在超頻上會較5600X要弱。
Cinebench R23方面則就與前一段5700X的成績有些差距了,除了比5600X的成績有約低5-6%左右的差距外,相比英特爾同價格區(qū)間的i5-12500/12400來說也稍有落差,詳細數(shù)據(jù)可以查看下方的數(shù)據(jù)比較圖。
Ryzen 5 5600在CPU-Z中的多核表現(xiàn)與Ryzen 5 5600X、Core i5-12400差距不大,但單核要明顯弱化不少。
CINEBECNH R23對于核心的性能表現(xiàn)比較敏感,Ryzen 5 5600與另外兩顆處理器間的差距有稍微拉大。
性能表現(xiàn)當然也不只是通過CPU-Z與Cinebench R23來定論,常見的3DMARK測試中,處理器的性能對于DX12內容的Time Spy和DX11的Fire Strike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分辨率越低的時候效果越明顯,在同樣采用了RX 6700 XT顯卡的測試條件下,Ryzen 7 5700X可以比Ryzen 5 5600多出約1,000~1,500分。
Ryzen 7 5700X和Ryzen 5 5600在Time Spy的跑分成績。
圖中可以看,在分辨率較低的Fire Strike中,Ryzen 7 5700X與Ryzen 5 5600有較大的性能差距,但隨著分辨率提升,到了Fire Strike Ultra的時候差別就近乎微乎其微了。
游戲測試方面,所有游戲一律使用最高畫質設置,同時關閉垂直同步、動態(tài)分辨率等干擾選項,若游戲支持光線追蹤、DLSS、FSR的話,則全部調整至最高畫質模式。
整體來說,游戲的優(yōu)化方式會直接影像對CPU的吃重程度,像是在《看門狗:自由軍團》中,這兩顆處理器得到的FPS值基本完全相同,但在《極地戰(zhàn)嚎6》中,Ryzen 7 5700X最高就能比Ryzen 5 5600高出快10 FPS,只是如同前面的3DMARK測試結果,隨著分辨率的增加,兩顆處理器的差距會逐步減少。
《看門狗:自由軍團》對于CPU的依賴程度較低,兩顆處理器的跑分完全一致。
Ryzen 7 5700X在《刺客信條》有著稍好的表現(xiàn),但差距真的只有一點點,實際體驗感受不到差異。
《極地戰(zhàn)嚎6》的FPS差異比較突出,Ryzen 7 5700X在1080P和1440P下有著更高的FPS加成。
AMD這次新增的Ryzen 7 5700X在許多層面上都幾乎可以說是Ryzen 7 5800X的改良版,不光性能接近,就連價格也是相當靠近,但功耗卻大幅下降,讓玩家在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和金錢去額外購買與安裝水冷或大型塔扇,算得上是一顆將“省麻煩”發(fā)揮到接近極致的產品。
至于Ryzen 5 5600的情況則比較微妙,性能上自是無法與Ryzen 5 5600X相比,更不用說官方還打算定位在與對手i5-12400對打(笑),而價格雖說較Ryzen 5 5600X低上一些但其實也有限,即便價位上貼近對手的i5-12400,可是各方面的差距卻又不是大到特別有感,雖然還有一顆5500沒有在本次的測試當中,但不難想像AMD打算填補5000系列在入門端這一塊的意圖,包括這一次也一同登場的Zen2架構Ryzen 3 4100、Ryzen 5 4500和Ryzen 5 4600G這3款,算是一次補上了原本從Athlon 3000G到5600G之間的選擇。